2009年12月30日

新竹和幸日本料理(一)


與學長的打賭贏了,他答應我要請我吃頓飯,但沒想到學長真照顧,一請就請吃高檔次的日本料理,當天選擇的用餐方式是請師父配菜,食材以盡量特別為主,最後兩人吃快三千,搞的下次得以MASA來回敬了...

2009年12月17日

EGEA-訪談錄(三)

你們如何定義自己和旗下音樂家之間的關係呢?是由他們提出錄音計畫還是你們自行決定曲目?你們對於要錄製的音樂是否已粗具概念呢?

對於這些訓練有素的音樂家們,我們彼此早有共識,但是這種共識通常都是由音樂家自己先行提出,然後我們在一起研討實際的可行性,這就像Ex Voto《記憶中的容顏》這張專輯的音樂家Marco Zurzolo,他先自行將專輯的音樂寄給我們,我們聽過後覺得很不錯,之後他再來佩魯賈與我們商討可行性,為了評估這張專輯是否為聽眾所接受,我們會進行一連串的試演,至今我們大概做了將近四百場的試演,能否順路錄音發行端視這些是眼能否激起我們特別的興趣,如果不能,這個計畫就宣告流產。

基本上,要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音樂實非易事,因為現在大部分的音樂都沾染了美國的曲風,而這種因循前人的抄襲風正是我們避之唯恐不及的,對於那些和我們音樂理念相契合的音樂家,我們會花時間修飾彼此共同的音樂概念,希望最終能因此誕生新的專輯,總之,在正式錄音之前,我們至少和音樂家們進行為期一年左右的排演和調整。

現在讓我們來談談Marco Zurzolo的新錄音計畫,他即將發行的新專輯似乎在拿波里音樂界引起不小的迴響?

我們和Marco的共事是段非常愉快的回憶,他最初提供給我們的音樂有些雜亂無章,但在我們齊心努力下,這些紛亂的樂思逐漸凝聚成富有原創性並且結構井然的好音樂,這次合作帶給我極大的樂趣,因為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一步步去發掘正統南部歌謠的核心,重現這些媚人的曲風,恰似之前和Maria Pia De Vito一起做過的嘗試。Marco在這張專輯中不但保持了他個人明晰的旋律,還嘗試融入我們公司固有的音樂理念,這種過人的音樂素養對所有的音樂家來說都是一項嚴峻的挑戰。

一開始,我曾經懷疑他曲中的一些旋律是否真的來自拿波里當地,對我而言這些旋律比較類似巴爾幹半島的音樂,但當他在拿波里的自宅陽台上找了一個當地的小樂團在我面前演奏後,他們出人意料的詮釋的確另我驚異,當全世界都在不同的國家尋找富有原創色彩的音樂時,拿波里的確稱的上是其中一個具有獨創旋律的寶庫,這張新專輯Ex Voto《記憶中的容顏》是在極為嚴謹的態度下製作完成的,因為他獨一無二的音樂性讓我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為其背書,當然我也希望樂評的反應是正面的,因為之前另一張類似的專輯Nausicaa《鄉愁》就遭到了不小的批評。

Nausicaa《鄉愁》並非那種淺嚐即止即能領悟箇中巧妙的專輯,對於多數聽眾來說似乎不夠平易近人,我也承認這張專輯並不容易上手,但是Enrico Pieranunzi,Marco Johnson和Gabriele Mirabassi等三人的最新專輯Racconti Mediterranei《地中海抒情手札》就十分淺白易懂,對我來說這是Pieranunzi的代表作,一張十分成熟的作品,完成於他灌錄另外兩張專輯Un'alba dipinta sui muri《彩繪在強上的旭日》和Con infinite voci《無盡的呼喚》的空檔,地中海抒情手札進一步提升了他的音樂視野,至於Marc Johnson對我們已然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伙伴,一位偉大的音樂家,我深信在我們未來的合作中仍將持續綻放令人驚艷的音樂火花。

The End~

2009年12月14日

EGEA-訪談錄(二)

所以你們發行的音樂也和這個大方向息息相關嗎?

是的,我們所有的專輯名稱都盡量淺顯易懂。好比Luna Park《遊樂園》這張專輯讓聽眾可以馬上意會他們在聽的音樂內容,其他專輯也是如此,好比Coloriage和Nausicaa就是義大利南部薩丁尼亞島的方言,所有的標題都在保留傳統的前提下,用最簡潔的文字傳達當代的含義,同樣的,Un Veliero All'orizzonte《地平線上的帆船》,就象徵著我們持續在多個音樂方向上為聽眾開拓嶄新音樂體驗的心念。

從實際效果而言,Tonolo和他的同伴合作完成的音樂(指地平線上的帆船)似乎顯得有些片段,整體效果像是擷取了多種和海洋有關的旋律,您可以談談這張專輯的靈感起源出自何處嗎?

這張專輯的多種風格其實是有意安排的,也許大家會感受到非洲的風情,因為那鼓聲真的很特別~

決定在溫布里亞劇院錄音是出自於這些劇院特殊的聲響效果嗎?

我們出版了一本目錄,在目錄中有全部的專輯封面,演奏者和錄音地點的照片,還有一張有關我們製作理念的樣品CD,比方說,佩魯賈的孔雀劇院(Teatro Pavone)是一個於十八世紀以原木和泥灰所建的劇院,它的聲響效果絕對比於其他十九世紀完成,為了聲樂和歌劇所建的劇院,有著十分顯著的全面性(以歌劇為主的劇院,聲響效果較為侷限),通常我們都還選擇在空的劇院錄音,因為現場演出的變動性很多,例如觀眾的吵鬧聲和其他可以干擾錄音品質的因素,但是空的劇院沒這個問題,這些劇院主要是佩魯賈最大的幾個劇院,不過我們有時也會在其他附近小城市的劇院錄音,例如Citta di Castello或是Spello。溫布里亞省內這種古老的劇院為數眾多,而且都保存良好,因為八零年代當地政府對這些劇院進行全面性的翻修和重整,也有些極小,甚至只有五十個座位的劇院,這些劇院的聲響效果令人驚艷,在這裡你可以聽到其他地方所沒有的綺麗效果。

但是在這些教堂錄音不會讓那些習慣於現場演出的音樂家感到不適嗎?

有多種類型的音樂家,那些具有古典音樂基礎的音樂家,如Pieranunzi這類的音樂家用他的Fazioli鋼琴演出時就像傾向於一氣呵成的型態,在教堂錄音讓他如魚得水,因為錄音是那種分段式的錄音方法難以獲得儕輩的認同,至於那些習慣於錄音是錄音的音樂家,我們就會採取『合成』的手法,簡而之就是錄取多段音樂之後在將其個別剪輯並且用其他的小片段來修飾,通常我們的錄音指會持續三個工作天,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還是花在事前準備上。

待續~

2009年12月11日

EGEA-訪談錄(一)

以下一系列EGEA訪談錄的文章全部取自新天新地,我覺得挺有收藏價值的,所以將它轉貼到我的Blog來。

去年七月,在溫布里亞(Umbria義大利北部的一個省)音樂節當中,我們很榮幸訪問了Antonio Miscena,它是近十年來在義大利爵士音樂節獨樹一幟的佩魯賈爵士音樂品牌《EGEA》的製作人(Perugia,溫布里亞省的一個主要城市,該城是義大利著名的巧克力重鎮),該廠的出品向來保有豐厚的音樂原創性,近來EGEA的目錄中,又因為吉爾伊凡斯樂團(Gil Evens Orchestra)在1987年夏季的經典錄音而再添光彩,以下是我們和該製作人的訪談內容。

EGEA是在和種因緣際會之下誕生的呢?

大約十年前,我們擁有一個專門出版中世紀古典音樂的小牌子Quadrivium(以西元1000~1500的音樂為主),為此我們開發出了適合古樂的錄音技術,尤其在諸如教堂和小劇院這類較特殊的地點,然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我們錄製了第一張爵士音樂,之後爵士的錄音與日俱增,於是我們決定另創一個專屬的爵士品牌。之後,我們與飛利浦達成協議,音樂飛利浦當時於其下令闢一個精緻的古樂廠牌Gimell,於是我們決定出清古樂上錄製的母帶給飛利浦,全力投注於一個全新的純爵士音樂品牌,當然,也歸功於溫布里爵士音樂節的成功,它為我們開拓新方向的動機注入無比的信心。

這個音樂節成為我們製作新錄音和試探市場的最好風向球,1995年,Enrico Pieranunzi和Enrico Rava的Nausicaa《鄉愁》,就是我們的初試啼聲之作,緊接著我們又推出了Maria Pia De和Rita Marcotulli攜手合作的Nauplia《拿波里》,以及Gabriele Mirabassi和Stefano Battaglia的Fiabe《童話》。

那您是否可以談談將品牌取名做為EGEA的典故呢?

我們創立新品牌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全面挖掘南義和地中海地區的音樂元素,於是以專業角度重新解讀這些通俗音樂的出版方向於焉成立。與Trovesi以及Coscia合作的Radici《根》,我們成功地用音樂詮釋了義大利波河平原(Pianura Padana)的風土人情。我們的首張專輯Nausicaa《鄉愁》與Pieranunzi,Rava所合作的,我們橫躍了數個世紀的時空重現古希臘音樂的樣貌。Maria Pia De Vito讓我們重新發掘了拿波里方言在音樂上的魅力,而與Pietro Tonolo的合作中,來自南義和地中海的音樂得以一新廣大樂迷的耳目。因此我們需要一個簡單的品牌名稱,一個讓國外的音樂愛好者可以了解我們的製作理念,又能馬上聯想到地中海和我們品牌關聯性的名字,這就是EGEA一愛琴海的由來。

待續~

2009年12月9日

EGEA

EGEA是小弟近年來相當鍾愛的一個義大利獨立音樂廠牌。錄音,製作,全在義大利一氣呵成,旗下演奏者所使用的樂器也都是以歐洲樂器為主,像是提琴,單簧管,吉他,手風琴,風笛等等。濃濃的義大利味道以及「EGEA式」的封面正是此品牌的特色,在音樂上融合了義大利當地的民族音樂,流行中帶有優雅的古典氣息以及爵士的即興片段,曲式相當的平易近人,特別是旗下的幾個著名的空心吉他手,琴技及音色實在令人陶醉。此廠牌在曲目上的安排也頗具特色,同一張專輯裡,可以聽到表演者透過精湛的演奏,呈現出多種不同的音樂風貌,甜兒不膩,極具耐聽。

自己聽音樂的歷程也有段時間,歐洲的音樂以及廠牌對我而言實在很具吸引力,不僅兼具音樂性和高錄音品質而已,從音符中,還反映出當地的人文風情,這是一個很大的重點,讓我一再的回味身在歐洲那段浪漫的日子,久久不能忘我阿!圖片是義大利籍吉他手Bebo Ferra在2009年的最新專輯Luar

2009年12月3日

SAUDAÇÕES

睽違了十幾年的雙CD專輯SAUDAÇÕES,Disc1與Disc2的音樂風格截然不同,前者可以一聽Egberto Gimonti在作曲上的成就,音樂令人彷彿置身於無比莊嚴的大禮堂,後者則是感受父子倆那心有靈犀,有著深厚基礎,默契十足的吉他對話。此張專輯榮登這次四十週年小弟第二想買的專輯實在一點也不為過,下單時僅剩三張庫存,保重!

Egberto Gismonti,1947年出生於巴西舊首都里約熱內盧,六歲時開始學習古典鋼琴,期間受到了法國印象派音樂作曲家Joseph-Maurice Rave的影響,獨自前往巴黎學習管弦樂編制法,曲式分析,以及作曲。學成歸國後,持續探索其他的音樂類型,並且藉由Chorinho,一種流行於19世紀的巴西民謠而開始學習吉他。音樂生涯至今,不僅是位出色的作曲家,同時也是一位鋼琴家以及吉他演奏者,其子Alexandre Gimonti也盡得父親的真傳,經常隨著父親一同出現在北美及歐洲的各大音樂節。

2009年12月1日

Dresden - In Concert

隨著ECM四十週年紀念會的落幕,緊接而來的是四十週年的新品亮相,儘管這次草葉集在年底前進口的品項不是說挺齊全,缺了幾個重量級的人物,鋼琴手Stefano Bollani,貝斯手Miroslav Vitous,還有令我百思不解為何沒進的12弦空心吉他手Ralph Towner,不過還好有當家薩克斯風手Jan Garbarek,免強還算是有誠意。按照小弟最近窮到快斷糧情況下,如果一次只能選一張,毫無疑問絕非Jan Garbarek不可。如果還能選第二張,也一定是沉寂了十幾年未在ECM發片的Egberto Gismonti。至於為什麼不選Keith Jarrett呢?因為擁有一張科隆就已夠本了!

你沒看錯,他就長得一副吸血伯爵的樣子,而且他的音色更是充滿邪氣,這也是我喜歡他的地方。今年62歲,1969年發行第一張專輯,至今剛好四十年,而且此張Dresden - In Concert也是他在當代音樂界打滾這麼久的第一張現場錄音,連聽都不用聽就知道一定很正點,冒著可能斷糧的風險也要一定買阿。這次進口的數量真的有點少,小弟在得知已到貨的情況,隨即殺去誠品,查出來庫存也僅剩八張,所以下手真的要快,不然賣完就只好再等下一批了。